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arch for?

Our News

黑臉琵鷺廿年增十倍 WWF保育有功獲國際鳥盟大獎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欣然宣佈本會與米埔管理委員會剛於2013年6月獲全球最大的生態保育伙伴聯盟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頒發「保育成就獎」,以表揚本會及伙伴過去多年來致力保護黑臉琵鷺的貢獻,令瀕危的黑臉琵鷺數字由20年前全球不足300隻回升至今年逾2,700隻,創歷史新高。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欣然宣佈本會與米埔管理委員會剛於2013年6月獲全球最大的生態保育伙伴聯盟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頒發「保育成就獎」,以表揚本會及伙伴過去多年來致力保護黑臉琵鷺的貢獻,令瀕危的黑臉琵鷺數字由20年前全球不足300隻回升至今年逾2,700隻,創歷史新高。

國際鳥盟每隔五年均會向致力保育雀鳥和其生境的個人或團體頒發保育成就獎,今年除本會以外,台灣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台南市政府和台江國家公園亦同時因致力保育黑臉琵鷺而獲獎。

過去多年,各地積極進行黑臉琵鷺的保育工作,包括研究越冬地的條件、遷徙路線和繁殖地點;而在香港進行的衛星追蹤研究,對於確認黑臉琵鷺位於南北韓交界非軍事區的繁殖地亦甚為重要。WWF又積極在米埔進行的濕地生境修復及改善工程,並成功吸引更多黑臉琵鷺來港棲息。

這些工作均有助黑臉琵鷺的數量在20年間回升近10倍。根據統計,黑臉琵鷺在1988至1990年間全球僅餘288隻,至2013年已回升至2,725隻,其中位於新界西北的米埔及后海灣一帶濕地,更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黑臉琵鷺越冬地。每年冬季約有350至400隻來港過冬,這個數字比1990年時全球數量還要多。至於中國沿岸的濕地,包括本會與當地政府及社區合作參與管理的三個自然保護區(海豐、漳江口及閩江河口),黑臉琵鷺的數量亦有所增加。

雖然黑臉琵鷺的種群數量已經逐漸增加,但牠們至今仍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每年在港越冬的黑臉琵鷺,平均佔全球總數逾一成,當中米埔自然保護區的基圍更是黑臉琵鷺的核心棲息地區,WWF將繼續努力管理米埔,為黑臉琵鷺維持優良的棲息地,以避免牠們面臨絕種威脅。

Share This!

Help us spread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