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約四十年間,大西洋藍鰭吞拿魚的總數量下跌超過51%,並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IUCN Redlist) 被列為「瀕危」,而南方藍鰭吞拿魚,其成年魚數量更下跌85%,被列為「極度瀕危」。至於第三個藍鰭吞拿魚品種,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其現時面對的威脅比另外兩個品種較低,然而最新的報告指出太平洋藍鰭吞拿魚亦正面對過度捕撈的問題。
如果我們不立即加強保育行動,藍鰭吞拿魚將於地球的自然生態環境中消失。事實上,港人近年已開始注意保育問題。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於2005年進行的問卷調查,九成七受訪人士表示願意停止食用瀕危動物。大家在享受佳餚美饌的同時,亦不要忘記,食用稀有的海洋生物,是需要承擔沉重的代價的。
在本港,世界自然基金會率先舉辦了藍鰭吞拿救星行動,邀請酒店、餐廳及個人停止供應或食用藍鰭吞拿魚。